科技成果
科技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科技动态 > 正文
我校远程猝死检测技术研究成果通过技术鉴定
日期:2011年06月14日 00:00   发布人:  
    2011年6月9日,受山东省科技厅委托,山东省教育厅在我校主持召开了“远程猝死检测技术研究及实现”项目鉴定会,来自山东大学、济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鉴定。
   “远程猝死检测技术研究及实现”是我校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赵捷教授承担的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该项目主要是为了在不影响被监测者日常生活条件下,解决恶性室性心率失常的有效预测方法。课题组提出了建立在Lipschitz指数基础上的室性波性别方法,提高了室性波识别率。项目采用FFT技术,提出了根据T波最大值检测T波交替的新方法。该方法能在减少抽样频率条件下,保证计算精度,解决了固定T波的取样点随着心率变化而变化的问题。该项目提出了基于Hurst指数、时间延迟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实现了室速、室颤的快速检测。课题组首次实现了基于Cortex嵌入系统及无线通信技术,集上述技术为一体的远程猝死监测原理性样机。当监测的数据超出设定的指标时,就会激发自身警报系统,并通过无线移动网发出警报。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所作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等,审查了相关资料,并现场查看了原理性样机,一致认为“远程猝死检测技术研究及实现” 项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顺利通过技术鉴定。

 


我校远程猝死检测技术研究成果通过技术鉴定
日期:2011年06月14日 00:00   发布人:  
    2011年6月9日,受山东省科技厅委托,山东省教育厅在我校主持召开了“远程猝死检测技术研究及实现”项目鉴定会,来自山东大学、济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鉴定。
   “远程猝死检测技术研究及实现”是我校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赵捷教授承担的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该项目主要是为了在不影响被监测者日常生活条件下,解决恶性室性心率失常的有效预测方法。课题组提出了建立在Lipschitz指数基础上的室性波性别方法,提高了室性波识别率。项目采用FFT技术,提出了根据T波最大值检测T波交替的新方法。该方法能在减少抽样频率条件下,保证计算精度,解决了固定T波的取样点随着心率变化而变化的问题。该项目提出了基于Hurst指数、时间延迟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实现了室速、室颤的快速检测。课题组首次实现了基于Cortex嵌入系统及无线通信技术,集上述技术为一体的远程猝死监测原理性样机。当监测的数据超出设定的指标时,就会激发自身警报系统,并通过无线移动网发出警报。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所作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等,审查了相关资料,并现场查看了原理性样机,一致认为“远程猝死检测技术研究及实现” 项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顺利通过技术鉴定。